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西京学院:锻造优质师资育人主力军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31日 17:16 信息来源:本站 作者:张晋瑞 编辑:尚磊磊

西京学院:锻造优质师资育人主力军

——审核评估整改“回头看”系列专题报道②


编者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对我校立德树人成效和整体办学水平的全面体检,整改落实是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将审核评估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来抓,紧扣“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工作方针,对整改进行了“回头看”,旨在检验成效、凝练经验、建立长效。为此,特策划推出审核评估整改“回头看”系列专题报道,聚焦人才培养、学生发展、思政教育、创新就业、质量文化、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九大工程、培养特色九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我校整改后的新进展、新成效、新风貌。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这既是一次整改成果的集中检阅,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动员号角。我校将以此次“回头看”为新起点,巩固整改成果,深化内涵建设,奋力开创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师资队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第一资源”。西京学院以“精准施策、靶向整改”为原则,从教师发展体系构建、实践队伍强化、师德师能双提升三个维度发力,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从“达标”向“优质” 跨越,为高质量育人筑牢核心支撑。

构建四阶培养体系,激活教师发展全周期动能

西京学院围绕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系统构建覆盖全员、贯通职涯的“四阶递进”教师发展体系,以定制化方案破解不同阶段教师发展痛点,实现能力阶梯式跃升。

新入职教师“启航护航”,夯实从教根基。针对新教师“融入难、备课慌、经验缺”问题,实施“启航计划”,构建“专题培训+试讲考核+导师帮带”三维模式:通过校情校史、教学规范、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建立职业认同;依托“教案打磨工作坊”,由校级教学名师逐环节优化教学设计;设置试讲考核,达标后方可上岗。近五年来,该计划累计培训358人次,助力教学科研双提升。

青年教师“青椒成长营”赋能专业成长。面向青年教师打造专属成长平台,开设BOPPPS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课程思政等教学技能工作坊,推行导师制促进教学科研协同发展。成长营下设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班,近两年累计培训177人次,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核心教学技能,实现“站稳讲台”。

卓越教师“破壁攻坚”,打造教学标杆。开设“卓越教师班”,创新“3+3+3”培养模式,目前已开展六期,培养学员176人。根据三个阶段的培养任务与目标,制订菜单式的培训项目,围绕教学创新、课程建设、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培育等关键领域,以课题(项目)引领、以赛代培、主题实践活动等为抓手,开展项目化、全流程培训。强化产教融合与人工智能赋能,组织海外研修,拓宽国际视野,推动教师形成教学特色、产出标志性成果,实现“站好讲台”。

教学名师“名师工作坊”发挥辐射引领。建有“名师工作室”,开展“西京名师工作坊”“万钧名师讲坛”等系列活动,支持教学名师总结推广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通过校外交流、讲学展示、小班研讨等形式,带动全校教师共同成长。上学期已开展6次活动,吸引300余名教师深度参与,切实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实现“引领讲台”。

外引内培建队伍,实践育人见实效

学校以“外引行业精英、内培专业骨干”为路径,构建“校企协同、考核激励”的实践队伍建设机制,将队伍优势转化为学生应用型能力提升,助力学生实现“从学知识到会做事”的成长。

“外引内培”双管齐下,建强实践教学骨干。外部引进方面,以产业学院、校外实践基地为平台,柔性引进行业一线技术型人才,电子信息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医学院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各新增1名具有企业实战经验的实验技术员,充实队伍并强化实验室管理。此外,学校以实打实的“硬福利”筑牢师资稳定根基,2025年1月起正式实施教职工企业年金制度,为教职工退休后待遇加码;持续引进高层次博士人才与资深银龄教师,不断充实师资力量,进一步完善“引才、留才、育才”全链条保障体系。内部培养方面,组织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赴西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西安欧亚学院等企业高校交流学习,引进先进管理理念,细化管理标准。

“实践赋能”成果落地,学生能力显著提升。实践队伍的强化直接带动学生“应用型”能力的提升。修订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工科类专业从“专业综合实训(设计)”环节中,分离出独立开设实验课程,并适度增加课程数量。突出毕业设计(论文)应用型选题,落实“双导师”制,通过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双选工作,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比例达50%,其中,理工类专业选题比例保持在60%以上。学校进一步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前置,同时各专业凝练学科方向,结合产业链加强企业导师库建设来保障理工科类专业选题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真实题目,着实为行业解决实际问题。

践行“四有”标准,弘扬教育家精神

学校以“四有好老师”为追求,将师德建设与师能提升深度融合,推动教师在教学、教改中践行教育家精神,构建“德才兼备、育人为本”的师资生态。

师德铸魂,筑牢育人初心。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每学期初开展专题培训,邀请“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分享育人故事;开展“师德标兵”评选,建立“师德档案”,将师德表现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直接挂钩。2025年3名教师因师德考核优秀获职称评审“优先推荐”,引导教师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全过程。

深化教学改革筑牢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根基。教学改革方面,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痛点,推动课程与产业需求对接。修订《西京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西京学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制度,优化了结题验收标准,扩大了项目立项数量,并根据工作实际设置了“匠心精神+艺术素养”、课程思政、人工智能和产教融合专项项目,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24年12月至今,教师获批第三批陕西省课程思政精品课程4门;各类教师教学比赛重点赛事奖项179项。

从“四阶培养”激活成长动能,到“实践队伍”夯实育人根基,再到“师德师能”双塑教师形象,西京学院以审核评估整改为契机,走出了“强师赋能、育人为本”的建设之路。未来,学校将持续优化教师发展生态,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