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从西京访谈到三灵遗迹的非遗之旅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10日 15:59 信息来源:传媒学院 作者:贾碧峰 王斌 苏博芬 编辑:尚磊磊

西京网讯:6月9日上午,在西京学院传媒学院融媒体中心,民俗与非遗研究团队负责人王胜利教授率领团队成员,对省级非遗项目“丰镐三灵民间故事传说” 传承人葛仲卿老先生展开深度访谈。这场访谈不仅是 “长安非遗进西京” 系列活动的首秀,更是该省级非遗项目向国家级非遗申报迈进的关键一步。

探寻非遗传承的千年脉络

访谈中,葛仲卿老先生围绕“丰镐三灵民间故事传说”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与传承实践娓娓道来。他介绍,该传说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西周丰镐时期,主要流传于今灵沼街道所辖的灵台、灵沼、灵囿“三灵”地区。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着西周社会“崇礼尚德”“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目前,已搜集整理出220篇相关故事。

作为学者型传承人,葛老在十年的田野调查中,克服了口述者记忆模糊、故事版本冲突等困难,平衡学术严谨性与民间叙事的灵活性之间的矛盾。当团队成员就调研方法与他深入交流时,葛老掷地有声地说:“从着手申报区级非遗开始,我就一直坚持‘接地气、不俗气、有灵气’的调研方略。”“三灵”民间故事传说以朴素语言表述历史事件和民俗乡情,通俗易懂、准确而不造作,既突出三灵和灵水的特质,又彰显仁德之治,契合社会发展规律。

葛老还深刻阐释了“三灵”传说在构建地方认同、增强社区凝聚力以及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表达了推动传说从“地方叙事”升华为“文化符号”并走向国际传播的深切期望。

聆听西周文脉的悠远回响

6月10日,研究团队随葛仲卿老先生前往三灵地区,实地走访文王灵台、古灵沼、辟雍等历史遗迹。在文王灵台遗址,葛老指着残存的台基与文王阁内 “文王访贤”“拯救麋鹿” 等壁画,生动讲述周文王 “以德治国” 的典故,将传说与考古遗迹紧密结合。

在灵沼湖畔,葛老还原了“灵沼浮桥”“瑞莲献瑞” 等传说场景,强调这些故事不仅是历史记忆,更蕴含着 “上善若水” 的治国智慧。团队成员通过影像记录与现场笔记,为传说的可视化传播积累了珍贵素材。

开启传承创新的时代新篇

此次活动是“长安非遗进西京”系列的开端。该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学术研究、活态传承与媒体传播三重维度,推动地方非遗的现代化保护。王胜利教授表示,团队后续将开展“长安非遗进西京”“非遗数字库建设”等教学和科研活动。通过学术研究、教学融入、展览展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助力我省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保护和创新传播。

值得关注的是,“丰镐三灵民间故事传说”正在启动国家级非遗申报工作。研究团队将基于此次访谈与田野调查,协助梳理传说的历史谱系与学术价值,为申报文本提供鲜活的口述史证据。葛仲卿老先生对此满怀期待:“希望通过国家级非遗申报,让更多人认识到西周文化的当代价值。”

从西京学院的学术对话到三灵遗址的实地踏查,此次活动展现了非遗保护从“活态传承”到“学术研究”再到“大众传播”的完整链条。随着“长安非遗进西京”系列活动的持续推进,“丰镐三灵”的故事将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公众视野,为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延续注入新动力。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