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学院创建于1994年,2005年获批为普通本科高校,2009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作为全国第一所民办高校通过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2011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18年被陕西省确立为“一流学院”建设单位,2021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下设11个学院和2个教育中心,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000余人。校园内建有西京博物馆、西京校史馆、中共党史教育馆等文化场馆,山水相映,景致优美,文化氛围浓厚。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守“三个一切”的办学理念,秉持“诚健博能”的校训,发扬“无私奉献、报国为民、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西京精神,积极把握机遇,勇毅前行,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6万余名优秀学子。
重视和加强党建工作是学校的优良传统。2000年在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西京大学基础上,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批准成立西京大学党委。校党委先后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校级党委”“五星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省级标杆院系2个、样板支部5个,教育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培育创建单位1个,陕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学校是“陕西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学科专业特色日益凸显。紧扣国家与区域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有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等6大学科门类,重点发展新材料、土木水利、智能制造、能源装备、审计等学科。现有11个硕士专业学位点、39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智能制造为牵引,以审计学、会计学为引领,以视觉传达设计为轴心的工科、经济管理、现代艺术设计三大专业群。建设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2024年学校“工程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5年电子信息、审计获批陕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以培养人格健全、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勇于创新,具有“匠心精神+艺术素养”的一线工程师或行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推行“价值引领、优势成长”的学生个性发展观,赋能学生成长成才。学校是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高校,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3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8门。2022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累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4项。本科生学科竞赛成绩在2019—2023年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大学生竞赛榜单位列第8位。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成绩不断创新高,在《2024年度研究生培养单位“创新实践大赛”年度规模贡献力TOP100榜单》位列第63位。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
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按照“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需要,学校引育并举,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培养青年教师骨干,构建多元化师资体系。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5.83%,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2.7%。有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科技新星、高校青年杰出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等25人;省级教学名师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教书育人楷模、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13人;“三秦学者创新团队”、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团队等省级教学、科研团队23个。
坚持科研创新,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聚焦“四个服务”“四个面向”,主动适应区域产业发展布局,先后建成材料与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山川工程科学研究院和陕西文化翻译研究院。建有19个省市级科研平台、6个校级科研平台,积累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可控中子源关键技术研发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发的可切换智能液晶防窥显示器实现动态防窥视角精准调控,参与“张靖皋长江大桥”和“引汉济渭工程”“东庄水库”等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学校创办的《Battery Energy》期刊影响因子为9.9,位于ELECTROCHEMISTRY领域Q1区。
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先后与中国澳门、中国台湾以及新加坡、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英国、法国、美国等地区和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开展了短期研学、学期/学年交流、带薪实习、本升硕、双学位等项目。2016年设立新加坡海外合作基地汉桥学院,为师生提供了交流及学习平台。2023年设立国际教育学院,开展留学生培养,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格局。
秉承初心,志在千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学校将继续发扬西京精神,锐意进取,奋楫笃行,努力创办百年传承的“有使命,有远见,有智慧”的高水平大学,以实际行动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西京力量。
更新日期:2025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