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网讯:10月8日上午,数智赋能 生涯引领——西京学院2025年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举行。会议旨在总结上一学年就业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短板,研判新一年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校长任芳、党委书记李邦邦、常务副校长苏明,副校长王正斌、马成胜、黄文准、郭建新,校长助理刘鹏、程永清、谢明出席会议。各学院、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就业工作获奖人员参加会议。郭建新主持会议。

过去一学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全校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就业工作实现了“稳中有进、质效双升”。大学生创业就业中心主任王君在2025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总结中指出:学校实现了就业工作体系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到“全员联动、全程服务、全面拓展、全力帮扶、全部核查”的“五全”工作体系的升级,系统性、穿透力显著增强。在“破局AI挑战,构建未来就业育人新体系”的主题报告中,王君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给就业市场和就业创业带来的深刻变革与挑战。

会议对在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王正斌宣读《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表彰决定》。




任芳为医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等“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颁奖;李邦邦、苏明、马成胜、黄文准等先后为“就业工作优秀联络员”“就业故事征文活动‘就业育人先进教师’”“就业工作优秀辅导员代表”等获奖个人颁奖。
在交流分享环节,医学院张煜星院长分享了学院如何通过强化统筹、深化校企合作、聚焦国家需求实现就业率与质量双提升;土木工程学院何世丹老师深情讲述了十余年如一日,用心用情当好研究生就业“联络员”的动人故事;商学院倪恒老师则系统介绍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系如何通过前置化职业引导、精准化就业服务和长效化跟踪,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高效就业的实践路径;设计艺术学院赵娟老师分享了其以心赋能、以行致远的“全链条职业发展赋能工作法”;机械工程学院学生莆田作为职业规划大赛获奖代表,讲述了科学规划如何为其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点亮明灯。他们的分享鲜活、务实,充满了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分为四个小组,围绕会议提交的有关文件进行了深入研讨,各小组代表随后汇报了讨论情况。

郭建新就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他强调,全校上下要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宏观压力、学校内力提升需求、学生动力激发必要以及战略任务推力的明确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围绕新一届就业工作目标,他提出要聚焦关键,精准发力,重点实施“五大提升行动”:一是市场拓展深耕行动,在岗位供给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就业指导赋能行动,在学生竞争力上实现新提升;三是培养质量反哺行动,在人才适配度上实现新优化;四是创新创业驱动行动,在就业模式上开辟新路径;五是全员联动协同行动,在工作合力上达到新高度。他强调,要强化组织领导、考核激励和氛围营造,确保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面对经济转型深化、政策性岗位缩减、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等多重挑战,任芳指出,单纯依靠传统就业工作模式已难以应对新形势,必须跳出路径依赖,推动就业工作与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
结合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任芳指出,人工智能正引发教育范式重构,高校必须主动应对。她分享了海外高校通过项目制教学、跨学科课程整合及行业导师参与等模式提升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推动学生从“学知识”向“用知识”转变的经验,提出我校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步伐,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解构传统专业知识体系,积极探索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图谱”,推动课程整合与教学组织方式变革,将真实项目、创新实践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针对产教融合,任芳强调要提升“访企拓岗”实效,推动合作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重点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及区域重点行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生态。要通过提升培养质量、强化就业导向、推动升学与高质量就业并举。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考研、考公、职业技能认证等多元化发展路径的支持,探索建立毕业生“职业能力卓越认证”,突出学生个体优势,提升就业竞争力。
任芳还就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提出建议,认为应研究制定《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纲要》,为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提供指引,帮助学生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把握先机、赢得未来。她强调,要全力做好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细化任务分工,加强过程管理,实行月度督查机制,确保招聘活动组织有序、就业服务落实到位。